Loading...
参考信息人文内容详情

震惊!上海维修工“解锁”电池竟成犯罪:新能源车企的“遥控权”何时休?

发布于 2025年9月23日
20 浏览
8 点赞

摘要:上海嘉定的“电池解锁”事件揭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中车企与车主之间的权力鸿沟。两位维修工因帮助车主解锁电池管理系统而被判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反映出车主在维修选择上的无奈与受限。车企通过加密锁和高昂的维修费用控制车辆,导致车主在维权和表达不满时面临法律风险,凸显了消费者权益的严重失衡。

正文:

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真实案例——发生在上海嘉定的“电池解锁”事件。这个案子不只颠覆了我们对“修车=正常事”的认知,更暴露了新能源汽车行业里车企与车主之间那条隐形的“权力鸿沟”。如果你是新能源车主,或者正打算入手一辆电动车,这篇文章绝对值得你读下来。咱们一步步拆解,看看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猫腻。

案子是怎么回事?从“帮忙修车”到“破坏系统罪”

故事要从两位普通的汽车维修工说起:大刘和小刘。他们俩在上海嘉定的一家汽修店打工,平日里帮车主们处理各种车辆故障。有一天,两位车主开着各自的新能源汽车找上门来。问题出在动力电池上——电池管理系统“锁死”了,无法正常充电或使用。车主们急坏了:车是自己花大价钱买的,为什么突然就“罢工”了?

原来,这两辆车都属于某知名新能源品牌的车型。车企的电池管理系统内置了严格的“加密锁”,只有授权的官方售后才能解锁。车主们不想被官方的“天价维修费”坑(解锁费动辄上千元),于是选择了本地小店。大刘和小刘接手后,使用专业工具和技术手段,修改了电池管理系统的部分数据,成功“解锁”了两块电池。整个过程车主全程同意,还支付了5000元的维修费。听起来,这不就是再正常不过的“私了”吗?维修工帮车主省钱,车主开心使用,谁知这竟成了“犯罪”。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审理后,一锤定音:大刘和小刘的行为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法院认定,他们“违反国家规定,对新能源汽车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传输的数据进行修改”,导致电池运行的“严重安全隐患”。最终,大刘被判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小刘直接被判拘役6个月。 这俩维修工,本是好心帮忙,结果落得锒铛入狱的下场。车主呢?他们买了车,花了钱,却连“选谁修”的自由都没有了。

从技术角度看,电池管理系统(BMS)是新能源车的“心脏大脑”。它监控电池的充放电、温度和寿命,一旦被“锁”,车就动弹不得。车企声称这是为了“安全”,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更像是“捆绑销售”的把戏。官方售后费高得离谱:一次解锁动辄2000-5000元,加上配件费,车主小修一辆车就得掏腰包上万。相比之下,小修店只需几百元,就能搞定。 车主们当然会“曲线救国”,找第三方维修。可法院的判决一出,全国40万家汽修店都傻眼了:谁还敢碰新能源电池?一不小心,就从“修理工”变“罪犯”。

车企的“绝对控制”:卖了车,还能“遥控”你的财产?

这个案子戳中的痛点,不止是维修自由。更深层的问题是:车企对已售车辆的“遥控权”。想想看,你花几十万买了辆车,它已经是你的私人财产,按理说,你该有绝对处置权——想去哪修就去哪修,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可现实呢?新能源车企通过软件和云端系统,牢牢把控着车辆的核心部件。

举个例子:电池锁死后,车主只能求助官方。为什么锁?可能是电池“寿命预警”,也可能是车主拖欠贷款(某些品牌会远程锁车)。更夸张的,还有车企远程干预的案例。2024年,有车主反映,车辆突然“锁电”或“锁车机系统”,原因是系统检测到“异常使用”。车主付了全款,车却像被“远程没收”一样。 这算什么?消费者买了车,还得看车企的“脸色”?

再看看吐槽权被剥夺的荒唐事。有的车主在网上发帖抱怨“自动驾驶系统反应迟钝,差点出事”,结果第二天就收到法院传票——车企告侵犯名誉权!买了车,连说句“不好用”都不行?类似案例越来越多,车企动辄起诉车主“诋毁品牌”。这不光是维权,更是“封口费”。车主们战战兢兢,生怕多说一句,就被拉进法庭。

这些行为,表面是“保护知识产权”,骨子里却是权利失衡。车企享受销售暴利(新能源车企2024年利润率高达20%以上),却不愿放手售后“摇钱树”。强制指定渠道,只换不修,维修费是传统燃油车的3-5倍。 车主呢?财产所有权被架空,安全隐患还得自己扛。假如车企能随意修改你的车数据,那财产安全从何谈起?更别提隐私了——车辆数据全上传云端,车企随时“窥探”你的行踪。

这背后,是行业乱象还是监管真空?

说到底,这个案子反映出新能源车企与车主间的“不对等合约”。车企卖车时,甜言蜜语许诺“终身免费OTA升级”,但一到维修,就变脸成“铁板一块”。从法律角度,《民法典》明确规定,物权人有权“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财产。可电池管理系统一锁,这“处分权”就烟消云散了。难道车企的软件“锁”比车主的钱包更重要?

更值得警惕的是安全隐患。法院强调,非法解锁可能导致电池过热、起火。但反过来,官方锁死不修,车主上路不也危险?2025年上半年,已有报道显示,新能源车“远程锁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增多。 谁来兜底?

结语:监管出手,消费者才能安心上路

这个“电池解锁案”不是孤例,而是冰山一角。它提醒我们:买新能源车,别只看续航和颜值,更要问问“维修自由”和“数据主权”。车企们,销售赚翻天时多想想车主权益吧!监管部门,是时候出手了——出台明确法规,打破售后垄断,保障第三方维修合法性。否则,谁还敢放心买车?下次开着“智能”电动车上路,你愿意让车企握着“遥控器”吗?

相关内容

月球不应该存在?中国探月任务揭开的惊天秘密

月球不应该存在?中国探月任务揭开的惊天秘密

月球被认为是太阳系中不该存在的天体,其独特的大小和引力对地球生命至关重要。中国嫦娥任务发现月球含水量超出预期,并揭示其正反面水分差异,推翻传统理论。新发现的氦-3矿物“嫦娥石”具有巨大的能源潜力,未来可能推动月球采矿和核聚变能源的发展,成为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资源。

2025/10/032 浏览2 喜欢
外星人真的存在吗?如果他们就在眼前,我们却一无所知——宇宙中最恐怖的假设

外星人真的存在吗?如果他们就在眼前,我们却一无所知——宇宙中最恐怖的假设

本文探讨了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及其未被发现的原因,包括隐形外星人、宇宙中的大过滤器和模拟宇宙假说。隐形外星人可能因暗物质而无法被感知;大过滤器理论则认为大多数文明在发展中灭绝;而模拟宇宙假说则提出我们可能只是高级文明的虚拟角色。这些观点挑战了人类对宇宙的理解,引发对存在主义的深思。

2025/10/028 浏览2 喜欢
学校“献血换假期”:关爱还是赤裸裸的剥削?

学校“献血换假期”:关爱还是赤裸裸的剥削?

网约车司机小李对大学生献血换假期的做法表示强烈不满。他认为这种做法不仅存在健康风险,还将学生视为廉价资源。献血应自愿且安全,而学校以假期诱惑学生,实际上是在推卸责任。小李呼吁保护年轻人,强调教育应以育人为主,而非利益交换。

2025/09/2834 浏览6 喜欢
王健林与万达的“渡劫”时刻:从首富到限高消费的转变

王健林与万达的“渡劫”时刻:从首富到限高消费的转变

王健林及万达集团因未履行1.86亿元债务被限制高消费,面临强制执行和股权冻结。万达的累计执行金额已超70亿元,现金流紧张,债务结构问题严重。为自救,王健林出售核心资产以偿债,但房地产行业困境加剧,未来能否逆转仍待观察。

2025/09/2818 浏览4 喜欢

宗馥莉的野心:从娃哈哈继承者到“娃小宗”之母

宗馥莉在无法完全掌控娃哈哈后,推出新品牌“娃小宗”以竞争。她的举动引发广泛猜测,显示出其早有规划。辞职后,她迅速进行改革,清除内部势力,并利用宏盛系的供应链支持新品牌。宗馥莉的目标是到2026年实现300亿销售额,挑战娃哈哈的市场份额。她的策略和父亲宗庆后的不同,反映出她的野心与决心,未来局势仍充满不确定性。

2025/09/2818 浏览8 喜欢